文章摘要

胃肠道间质瘤术后甲磺酸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及影响因素的研究(附120例病例分析)【已撤稿】

作者: 1李勇, 1范立侨, 1李腾飞, 1赵群, 1赵雪峰, 1檀碧波, 1郝英杰, 1李兆星
1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石家庄 050011
通讯: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15.06.S037

摘要

【本文已撤稿,请勿继续引用】目的:对胃肠道间质瘤术后辅助治疗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为其理论和临床提供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自2004年4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住院或门诊收治的根治性手术后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中、高危GIST患者病历资料。分析本组GIST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 ) 统计: ① 本研究随访率为9 3 . 8 % 。② 男57例,女63例。③年龄26~78岁,中位年龄58岁。④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⑤发病部位:原发在于胃部75例,16例转移或复发;空回肠16例,1例转移或复发;十二指肠5例,1例转移或复发;结直肠的2例,2例转移或复发;其他部位的22例,13例转移或复发。2)病理: ①肿瘤直径:术后病理标本中肿瘤的最大直径:≤5 cm:32例,占27.7%,6例复发或转移;介于5~10 cm:55例,占45.8%,15例复发或转移;≥10 cm:37例,占26.5%,16例转移或复发。②核分裂像:病理诊断小于5/50HPF:33例,占27.5%,11例复发或转移,10例死亡;5-10/50HPF:64例,占53.3%,18例复发或转移,15例死亡;大于10/50HPF:23例,占19.2%,8例复发或转移,8例死亡。③免疫组织化学:CD117:120例阳性,阳性率为:100%;CD34:93例阳性,阳性率为77.5%;81例检测S-100,4例阳性,阳性率为:4.9%;44例检测DOG-1,44例阳性,阳性率为:100%。3)中危组42例有8例复发转移;78例高危组中29例出现复发或转移。4)单纯原发病灶切除的为107例,复发或转移的为30例,行联合脏器切除的为13例,复发或转移的为7例。5无瘤生存期10~121月,中位无瘤生存期:42.5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是97.0%、80.0%、67.0%。生存时间从15~121月,中位生存时间为:48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1.0%、68.0%。6)生存分析:①单因素分析:肿瘤原发部位、直径、NIH分级3个因素是术后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②多因素分析:肿瘤原发于胃部是影响术后甲磺酸伊马替辅助治疗效果的独立因素。结论:肿瘤原发于胃部是影响术后甲磺酸伊马替辅助治疗的独立因素。中、高危GIST患者术后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时间1年以上时预后较低于1年好。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甲磺酸伊马替尼 根治性手术

Authors: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15.06.S037

Abstract

文章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