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证项目

电子导航置钉与传统徒手置钉在脊柱侧弯顶椎区域应用的临床对比研究

  
@article{LCBL12085,
	author = {杰 邵 和 自强 陈 和 海键 倪 和 骁 翟 和 春闻 卢 和 明 李 和 玉树 白},
	title = {电子导航置钉与传统徒手置钉在脊柱侧弯顶椎区域应用的临床对比研究},
	journal = {临床与病理杂志},
	volume = {37},
	number = {4},
	year = {2017},
	keywords = {},
	abstract = {目的:对比基于椎体生物电阻抗的电子导航开路器(electronic conductivity device,ECD)与传统徒手操作(free hand,FH)在脊柱侧弯顶椎区域置钉矫形过程中的准确性差异。方法:2016年4月至9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48例脊柱侧弯患者,其中男7例,女41例,年龄(15.2±2.6)岁;主弯Cobb角平均值58.3°±9.0°,随机均分两组,在顶椎区域置钉矫形过程中,两组分别采用传统的徒手开路和ECD的手段进行置钉,分别记录两种方法的置钉时间、电透次数及螺钉穿孔率,进而对比两种手段置钉的优缺点。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没有神经血管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ECD组有4枚螺钉(2.5%),FH组11枚螺钉(7%)置入位置不理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顶椎区平均置钉时间ECD组为(2.7±0.4) min,FH组为(3.2±0.6)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术中平均透视次数ECD组为(3.3±0.7)次,FH组为(5.5±0.8)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基于椎体生物电阻抗的ECD相比于传统的FH,可以提高脊柱侧弯顶椎区域置钉的准确性,有利于减少术者及患者术中X线的辐射量。},
	url = {https://lcbl.amegroups.com/article/view/120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