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 - JOUR AU - 袁晓露 AU - 徐柳 AU - 刘原 AU - 周肖 AU - 魏建国 PY - 2019 TI - 胚胎性癌或具有胚胎性癌成分的生殖细胞肿瘤临床病理特征 JF - 临床与病理杂志; 卷 39, 编号 9 (9 2019) Y2 - 2019 KW - N2 - 目的:探讨胚胎性癌(embryonal carcinoma,EC)或具有EC成分的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45例EC或具有EC成分的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相关病例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对部分复发病例进行随访。结果:EC或具有EC成分的生殖细胞肿瘤原发于性腺28例(睾丸27例,卵巢1例),性腺外13例(中枢神经系统10例,纵隔1例,椎体1例,腹膜后1例);以转移为首发的4例(腹股沟淋巴结2例,腹膜后1例,肺1例)。原发单纯性EC12例,具有EC成分的混合型生殖细胞瘤29例,其中EC与1种生殖细胞肿瘤成分的混合18例,2种成分的混合10例,3种成分的混合1例。与EC混合的生殖细胞肿瘤成分比例依次为畸胎瘤75.9%(22/29)、卵黄囊瘤34.5%(10/29)、精原细胞瘤20.7%(6/29),绒毛膜癌10.3%(3/29)。EC或EC成分免疫组织化学主要表达情况为人类婆罗双树样基因-4(spalt-like transcription factor 4,SALL4)(45/45),八聚物结合转录因子 4(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OCT4)(45/45),CD30 (43/45);Ki-67的平均阳性率约80%。经过随访,7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1例腹腔转移,且转移成分均为EC,其中3例死亡。结论:EC常与其他类型的生殖细胞肿瘤成分混合,最常见的混合成分是畸胎瘤,单一的EC几乎均发生于睾丸。EC与EC成分的生殖细胞肿瘤的确诊主要依靠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EC恶性程度往往高于其他生殖细胞肿瘤成分,容易发生转移,且预后较差。 UR - https://lcbl.amegroups.com/article/view/34223